首页   >   星原创   >   正文

《伊豆的舞女》:啜苦咽甘,三沸生香

来源:作者:屈沁怡发表时间:2020年05月11日点击数:

品读川端康成的文字,如煮饮清茗,三沸一炉,其味淡,其色浅,其香隽永。啜苦咽甘,真味遥现。伊豆的秋天,山石雨雾空蒙,“那年我二十岁”。文章以回忆式倒叙开篇,讲述了一个二十岁的大学预科生独自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与其中的小舞女产生了一段似是而非的爱恋的故事。

空山新雨静好,少年却怀着悸动的心绪在曲折连绵的丛林坡道间匆忙赶路,他是要去见谁?原来是山顶那盘着旧发髻的舞女。在两位主人公均已出场之后,文章紧接着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到这时为止,我见过舞女这一伙人两次。”故事从“我”与舞女的第三次见面“避雨茶馆”写起,进行了叙事的跳跃,让故事发展集中在主人公情感变化这一点上,这也是“煮饮清茗”的第一沸—情肠初动。

作者以男主人公的隐秘心理流动作为第一视角,固定内聚集的设置使读者能清晰地见证人物细腻感情的变化。“我”对舞女的恋慕之情一共发生了三次变化,而这三次变化还与另一条暗线——男主人公心灵的逐步净化交织并行。汤川桥初见与旅馆再见这两次见面,“我”对舞女的感情纯粹是旅情的兴发,在浪漫的秋天,少男在旅行途中对一位貌美的艺伎少女产生一些萌动的恋情再自然不过,而这种感情因为舞女的特殊身份还带有一些居高临下轻率的意味。“我要让那舞女今天夜里就留在我的房间里。”关于舞女的形象描述,文章最多提到的就是她那大的出奇的旧发髻,柔顺而美丽,象征着对“我”的性吸引,“我”不止一次盯着她美而黑的头发。同那个四十岁女人的对话让“我”对舞女的感情发生了第一次转变,“我”意识到舞女还是一个纯真未涉足情爱的少女,“我”对舞女的感情带有了一丝愧疚和紧张。在众人欢乐的夜晚“我心中烦恼,那舞女今天夜里不会被糟蹋吗?”舞女在“我”心中已经被摆正为一个纯洁美好的恋人对象,而这种纯洁美好的印象在接下来被进一步深化。由此,开始了第二沸——清泉净心。

在浴场“我”见到裸身嬉戏的舞女,雪白的身子灵动而活泼,沐浴在日光下。我认识到看上去十七八岁的舞女其实还是一个幼稚的孩子。“她雪白的身子像一颗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我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我对舞女原有的欲念被她的纯净单纯所洗净,只留下舒心的微笑。而后的旅行中的相处,舞女单纯而爽快的姿态让我自己也能“天真地感到我是一个好人”,我身上的孤独和忧郁被舞女一点点治愈。“我”对舞女的感情也升华为第三沸——哀伤而甜蜜的愉快,但这一次也是离别,“我”带着一种美好的空虚心静离开。

啜苦留甘,三沸生香,川端康成将物哀美学发挥到了极致。这场朦胧而纯洁的少年恋慕在细读来是有苦味的,但这种苦不是沉重的悲苦,而是如清茶般刚入口时萦绕在舌尖挥散不去的淡涩之苦。这种淡涩的苦味,不仅来自秋色零落秋雨缠绵下的遇见与别离,还来自来自孤儿心态的孤独郁闷,更来自众生皆苦的生活,而川端康成的叙述让这三种淡涩之苦在恬静空灵的气氛中缓缓流动,缠绕,如同皑皑雪山上的云雾,不断升腾。

前文提到“我”对舞女的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而这三次变化还与另一条暗线——男主人公心灵的逐步净化交织并行。从表面上看,《伊豆的舞女》是一个经典的日式爱情故事,“我”身上的孤独和忧郁在与薰子的交往中被净化。那这么看来,文中出现的一些与爱情无关的叙述似乎是闲笔。如在避雨茶馆插入的对病老头子的叙述,那老头子盘腿坐在炉旁“浑身青肿,淹死鬼似的……他身边的旧信和治疗中风药品的纸袋都堆积在身边,他一件也不丢掉,都堆积在身边,望着它们过日子。”作者把老头子形容为“山中怪物”,这样一个可怖的形象对文章唯美的气氛是破坏的,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的一笔,《伊豆的舞女》正是因为这些“闲笔”才拥有深刻的人生况味。这段插入的叙述不仅展现出下层民众的生活艰辛,还表现出“我”的思想状态。“我心里想,秋天已经这么冷,不久就将雪盖山头,这个老爷子为什么不下山去呢?”何不食肉糜?生活在城市中的“我”还并不能理解这些底层百姓纵然贫困潦倒,疾病缠身却还依然挣扎着要活下去的生存状态。而旅途的后半程,“我”与巡回艺人一行结伴同行,目睹了生活中更多的无可奈何与身不由己。无论是为生计所迫要让妹妹当艺妓,夭折了孩子的男人一家,还是看到的各村庄树立的牌子:乞讨的江湖艺人不得入村,码头上死了儿子的痴呆婆婆……这一切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逐渐将自己融入进这个群体,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在文中统共留下了两次泪水,一次是“我”独自看电影,眺望着夜间的城市听着远方传来的鼓声“眼泪毫无理由地扑簌簌落下来”,另一次则是“我”在归途的船舱里坦率地听任泪水向下流。初读《伊豆的舞女》会认为“我”的眼泪是因为爱情的无望,但是细细读来会发现“我”的眼泪中藏着的是感同身受的悲伤与相互抚慰的温暖。如果说第一次流泪“我”还无法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仅仅认识到薰子与“我”存在着的身份之别限制了我们的爱情。那么在回城的船舱中,这三份淡涩之苦已然完全融合在“我”的头脑中。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我处在一种美好的空虚心境里,不管人家怎样亲切的对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着……我感觉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切了。啜苦咽甘,在品尝完这三种淡涩的苦味后“我”心里余下的只是“甜蜜的愉快”,一种美好的,向上的力量在主人公心中萌发伸展。

 《伊豆的舞女》以日本传统的美学为底色,传达出一种物哀美,幽玄美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与作者深深的人道主义关怀相融合。作者用诗性的语言描绘出一场朦胧纯美的心动,治愈与淡淡的温情压下了生活的悲哀,冲淡平和的美感体验下是极其深厚的人生况味。


上一篇:窗,在路上

下一篇:雾中的恶之花——评《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