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产品   >   小星子归   >   正文

子归·甲骨文 | 芊芊半尺多,起落动山河

来源:作者:发表时间:2020年07月06日点击数:

子归·甲骨文 | 芊芊半尺多,起落动山河

“子归”曰归

归于传统,共同领悟古老文化的魅力

归于传承,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甲骨文,仓颉据动物足迹所造,镌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殷商流传之书迹,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之卜辞,中国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魂,华夏国粹之首。

 

戊戌年尾,于一间散发着浓重历史气息的馆室,我们有幸拜访了一位能跟久远的甲骨文进行对话的大师——谢兆岗老师

殷墟书契 一见钟情

湖南省雨花区非遗馆各色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林林总总,在这幅璀璨的湖湘非遗画卷里,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一种最原始的图画痕迹,一种最古老的文化载体,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却架构了时空,让我们得以穿越千年,窥探古代历史的一角。

1

谢兆岗老师的工作室简单质朴,却有着浓厚的墨香味。房间的一隅摆一方小木桌,沏一壶茶,在如此环境下便别有一番雅味。没做过多装饰的白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简约而不失大气,流畅的笔画、遒劲的笔法,都彰显其大师气派。

2

谢老师和甲骨文最初的缘分,是在不太繁忙的本科时代,他决心把时间拿来写书法、习篆刻、搞装裱。最终他对书法深深着迷,屡次去新华书店看书研习并购得晚清考古学家罗振玉的《殷墟文字楹帖》(殷墟即甲骨文),从此对甲骨文的研究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4年退休之后便专心从事甲骨文研究,如今又致力于甲骨文推广。

 

IMG_261

他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甲骨文真切的喜爱,眼中迸发出的是为甲骨文而亮起的光。谢兆岗老师与甲骨文结缘大概是两者之间命中注定的相互吸引。

镌刻历史 森罗万象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关于甲骨文的信息始于河南安阳20多片甲骨,两片刻有文字,一片是我们熟悉的“木”字,另一片是“户”字,它们是距离现在最久远的文字。

 

甲文多刻于龟的腹甲上,少数刻在龟的背甲上;骨文主要刻在牛胛骨和鹿头骨上。龙骨是一味中药,为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其性平,味甘涩,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

IMG_263

但是甲骨其实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谢老师解析道:“每个甲骨文都有多样的写法比如“蛇”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是画出蛇大致的样子,在头部点缀两个点或是一个叉。虽然写法有些许差异,但人们还是可以轻松辨别其的本义。”

IMG_264

国家关于甲骨文的挖掘起于1899年,安阳殷墟到现在为止已发现五万多片甲骨,总共有六千多个字,两千多个异体字,不同的写法有4071种。

 

多样的种类,多样的写法,多样的传承方式,雨花区的非遗馆内,书法、图刻、章印......他们用各种方式还原甲骨文在历史文字中仅存的“骨骼”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历史使命,从生命原有质朴的拙美中提取了现代审美的元素,重塑了甲骨文诞生时的血肉之躯。

甲骨根脉 承先启后

甲骨文的发现,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动了将近1000年。夏代虽然出现了文字,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数量极少,因而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3

但是,其中有大量的文字无论我们如何研究、辨别,都无法将它们破译出来,业内将这些文字称为“死文字”。

谢兆岗老师透露,有人认为这些文字是根据当时王侯的封地而造的字。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这些“死文字”是商王为封地的诸侯所造之字,范围太广,所以造成了破译的困难。

4

谢老师的工作室有意见承办公益课、研学、秋游等活动的教室,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广甲骨文。他认为,甲骨文的认知应该从儿童阶段就要开始。

他说:“我们说书画同源,字最开始的样子就是一幅画。我们要让小孩子看到这个字,就能根据字形猜出它是什么意思,要让小孩子知道汉字的起源,由此,慢慢把甲骨文植入到小学认知教学中。”

IMG_268

 

实际上,现在甲骨文的研究者并不多,不少人对甲骨文的发展持不乐观态度。研究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人才像郭沫若这样的老一辈甲骨文研究家已经离世,现在甲骨学研究的标志性人物——李学勤、裘锡圭等,也已经到了迟暮之年。新生代甲骨文研究者的紧缺,让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IMG_269

 

这些甲骨文的研究者,用自己的热爱和力量,沉浸在旁人感到短暂新奇和长久枯燥的甲骨文领域里探索它独特的魅力,赋予了它血肉,折射出文字最原始的生命力。他们将五千年流淌历史折叠起来,让现实与远古碰撞从而求证一切。
甲骨文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情结的体现,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热爱,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时空的距离慢慢缩小,一个个涂着彩妆的大汉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火星在夜晚的上空宛如精灵般飞舞,篝火上方炙烤着一个个龟甲、兽骨,上面“画”着一些神秘的图案,甲骨文便诞生于此。

你是芦苇荡里藏着的一叶轻舟,是千年文明的证明与缩影。

这里是“子归”
如果你也热爱传统文化
可以多多关注我们哦
希望可以通过我们微小的力量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尽一份力

出品:"星空"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策划:杨舒涵

图片:温予涵 杨舒涵

视频:赵怡如

采访:周明臻

文字:朱元福 周明臻 杨舒涵 孙艳艳

编辑:朱元福 陈慧莲

审核:宋嘉帅

参与“校园优秀新闻报道扶持计划”

下一篇:子归·白沙井 | 寄世界于悠然惬意与诗酒茶花

关闭